佟贵妃什么时候有喜(清穿)_老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老四 (第2/3页)


  如佟宝珠所想,善良的太子当即就应了。她没想到的是,不知内情的太子对大阿哥的行为,十分感动。
  认为大阿哥特别的孝心。
  深情地说:“大哥,吾代两位额娘谢谢你。”
  大阿哥挠挠头:“太子弟弟要是真想谢,赏我三百两银子吧。我安排人给柳寡妇家修修房子,院子里再打个井。”这样能把扣的三个月岁俸补回来,还能赚点。
  太子为难:“吾这里没银子。”
  大阿哥:“太子弟弟可以下令让礼部拨款。”
  太子没单独出过宫,也没人给他讲过有关银子的问题。他对银子的多少还没有概念,问道:“三百两够吗?”
  大阿哥狠了狠心道:“不太够,那就一千两吧。我再让人给她买五亩地。”
  三月初九。
  两位皇后同奉安地宫后,小杏花在大阿哥的主持下,在景陵不远的一处朝阳山坡上落葬。
  镇子里很多人去观看,十分热闹。
  柳寡妇跪在坟前念叨:“杏花儿啊,你在那边要好好伺候娘娘们啊,娘在这边等你回来……”
  独自完成了一件大事,大阿哥心情前所未有的好!感觉自己像是一位顶天立地又无所不能的英雄好汉。
  同时意识到,不上战场打仗,也能成为好汉。
  纯亲王趁着他兴奋之际,给他讲了君臣礼仪。告诉他太子是君,他是臣,不可僭越之类的话。没等他准备的话说完。
  大阿哥嘿嘿笑道:“我现在还小,等我像七叔那样,娶了福晋出宫另住之后,再遵守规矩。”
  纯亲王觉得他说的十分有理,后面的话便没再说。
  给两位皇后迁宫之前,钦天监查黄道吉日,礼部罗列了可能遇到的种种意外,以及应对方法。尤其是逢着下雨天,到处是泥泞不好走这种情况。为了不耽搁日子,特意把行程安排的很宽松。
  岂料整个过程出奇的顺利不说,还出了一段佳话。
  跟随迁宫的人,还在回京路上,京城里的人都知道了两位皇后是送子娘娘和九天玄女娘娘下凡的事。
  传得神乎其神,甚至有人说,在三月初九那天看到昌瑞山上升起了两道白光。
  那是两位娘娘升天,位列仙班。
  私报头条刊登了一篇名为:《天上神仙护佑大清江山》的报道,刚一发售就抢购一空。
  康熙听了这个传说,极是高兴。已故的皇后是神仙转世,那他这个一国之君更是神仙转世。老百姓相信皇家有神仙护佑,有利于大清江山稳固。
  所以,当他听说大阿哥病了,停留在巩华城,贵妃娘娘和太子殿下留下来陪护这样的消息后,吩咐道:“让贵妃回来,有太子陪着大阿哥就行。跟他们说,三日之内没好。朕派太医过去诊病。”并在暗中作了安排。
  朕还会不知道你们的小心思,这是想在外面玩儿呢。这趟差事办的不错,就放你们三日的假,如你们的心意吧。
  康熙这个决定,到次日就后悔了。因为巩华城那边传话回来说,贵妃不放心大阿哥,执意要陪大阿哥。
  等到了晚上,他更后悔了。
  三月十二日晚,九个月身孕的觉惮氏发动了。消息传出去之后,储秀宫里聚拢了不少人。
  淑妃就在储秀宫里居住就不说了,暂时负责后宫事务的惠嫔、僖嫔、宜嫔和荣嫔都去了。
  另外,还有太皇太后和太后派的人。
  人是不少,但没有一个站出来主事,怕万一有个意外担责任啊。折腾到半夜没生下来,产婆按着惯例,先行问:“万一有事保大还是保小?”
  谁都不敢决定。
  淑妃说:“向太皇太后请示?”
  苏嬷嬷道:“太皇太后年纪大了,早说过不管后宫事务。”
  太后宫里的田嬷嬷道:“还是请示万岁爷吧。”
  各自为各自的主子着想,不愿她们担这责任。
  康熙半夜被唤醒。
  听了这个请示,气恼极了。这种事,是能明着问的吗?他能当着众人的面,说保皇嗣吗?
  回话说:“都保。”
  不久之后,后宫又传过话来,说是产婆们问万一只能保一个,保谁?“
  康熙一脚把进来传话的魏珠踹了个仰八叉,“你说呢?这还用问吗?”
  魏珠郁闷得不行,他就是进来传个话,又不是他问的。连滚带爬出去之后,把康熙的原话传给了在外面候着的宜嫔。
  宜嫔回储秀宫,把话又传给了众人。
  众人实在没法子,又不敢拿主意。央求苏嬷嬷:“嬷嬷,还是请示太皇太后吧,给个准话。”
  太皇太后得知觉惮氏发动的消息,就没睡,像以前后宫生孩子的时候那样,在佛堂里静坐。
  听了苏嬷嬷的问询后,叹了口气:“又逼着哀家做坏人,哀家不想做坏人了。还是去问皇帝吧。”
  问题又转回了康熙这里。
  康熙知道有人去请示了太皇太后,气得想把进来传话的魏珠踩死。
  这要是贵妃在,根本不用他操心。只用次日等着知道是阿哥或是公主,然后给他们赐名。
  最近这三个孩子出生的顺利,中间没人向他一遍遍的传话,他都忘了以前整夜难眠的心情是何种滋味。
  这帮女人们,除了帮不了忙,净是添乱子。没她们瞎操心,自然有守在外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