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58节 (第3/3页)
只有两道。 望着白纸上两道时务题,盛言楚大喜过望——他押中殿试题了! 一道是谈嘉和朝税收的利弊,另外一道很新颖,是一个算术题,当然了,嘉和朝重文,便是算术题,最终也会往文史方面考。 猜中考题后,盛言楚小小雀跃了一番,窥见右手边的应玉衡已经执笔书写,盛言楚立马乖乖研墨审题。 第一道赋税时务是以去年秋税起得题,只看了第一段,盛言楚便知这道题说得是咸庆郡百姓去年冬天起义控诉朝廷收税高的事。 好巧不巧,盛言楚对咸庆郡十分熟稔,当然了,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钟谚青。 钟谚青是咸庆郡本地人士,这两年他跟钟谚青时常书信联系,去年冬天钟谚青就跟他说过咸庆郡农民起义的事,那时他还在上京的船上,闲着无聊他便从小公寓中翻找出有关咸庆郡的地理志。 一看不知道,看后盛言楚直呼好家伙。 咸庆郡整个郡有七成都是荒山,当时他看完地志,第一个反应就是怪不得钟谚青能有一手绝世无双的石上作画本领,一个山里娃成天跟枯石打交道,闲到发慌后自然要钻研一些趣事。 既然是荒山野岭,若再以平原山丘的比例收取春秋两税,这跟吃了咸庆郡百姓的肉后还熬他们的骨头汤喝有什么区别? 盛言楚梳理了一下思路,下笔前他下意识地往龙椅方向看,这回他没有大胆到和老皇帝四目相对,只一味盯着明黄色的龙袍看。 皇上明晃晃地将咸庆郡这道税收实务题搬到殿试,应该不单单是想知道他们这些贡士对朝税的看法吧? 盛言楚提起一支笔,饱蘸黑墨,沉思几息后,他一手撩起宽袖,一手笔走如飞,半炷香不到,一篇锦绣文章跃然纸上。 搁下笔,盛言楚谨慎地将书写好的纸张用小木夹子夹好放置一旁晾干。 写第二道算术时务时,盛言楚心绪逐渐静下来。 第二道算术结合的是三月份的一桩事——国子监优监生(进国子监读书的地方廪生秀才)不满监中权贵子弟歧视他们的贫民身份,一行人便使用激将法和权贵子弟去赌坊打赌,谁料权贵子弟下手更狠,直接伙同赌坊的人骗得优监生连亵裤都不剩就算了,还倒欠赌坊好些银子。 欠多少银子?对,没错,殿试考这个。 盛言楚看完考题后,嘴角不由一弯,不止盛言楚一人发笑,周围贡士们皆摇头笑叹,有憋不住的竟当众笑出声来。 “肃静!”礼部主事官冷着脸看过来,话落立马有侍卫疾步走到那位笑出猪叫的仁兄面前。 侍卫一下场,大殿顿时静得落针可闻。 盛言楚揉揉脸打起精神继续审题,优监生们欠赌坊多少银子早已不是秘密,现在去外边随便揪一个小孩大抵都能说出具体数字。 想来是披着算术的皮子考旁的知识,盛言楚紧了紧笔杆,将国子监案子翻来覆去看了两遍后,忽而灵光一闪—— 对哦,撇开赌资,他该着眼于国子监优监生和那些权贵子弟身上才对,思路一打开,脑中的想法就跟高山上的水一样,一开闸哗啦往外倾泻。 写第二道题时,盛言楚明显感觉殿中气氛变得紧张起来,就着蘸墨的空隙,他余光往前方探了探,果不其然,老皇帝走下来了。 底下的贡士们均不敢抬头,只顾垂眸沙沙写个不停,有胆大的贡生故意凹出别致的姿势静候老皇子过去观阅,谁知白费了一番功夫。 因为老皇帝下来压根就不是为了看贡士们,而是背着手大摇大摆地走出了金銮殿。 有人失望,亦有人擦擦额角的汗水松了口气,盛言楚则目不斜视地答题。 一炷香后,礼部派宫中的内侍给每位贡士倒了一盏热腾腾的清茶和一碟子饱腹用的糕点,有人不敢伸手吃,唯恐逾礼或是紧张打翻茶盏湿了考卷,盛言楚倒没想太多,抄起松软香甜的糕点就往嘴里塞。 脑力费神,书生们大多体虚,若中途不吃点东西很容易目眩。 吃完糕点,盛言楚端起茶水咕噜咕噜地喝起来,仰头咕到第三口时,盛言楚险些呛口。 此时墨玉般光滑的大殿砖石上印着一道人影,盛言楚眼一斜能看到人影停在他身侧,就在他端着茶盏喝也不是,不喝也不是时,老皇帝的手伸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