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娘和离之后(科举)_第15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2节 (第2/3页)

  应玉衡押得是策论,见两府解元各执一词,在场的举人犯难了。
  有人会说,就不能两手抓?
  没时间抓啊,距离殿试只有两个月的时间,策论要写得内容太多太杂,有时候两个月都不一定能将知识点收集完毕,而盛言楚提得时务比策论还要头疼。
  谁能保证接下来不会有新鲜事发生?说不准殿试四月二十二当天皇上当场改题都有可能,时务论就跟天上的云一样,飘忽不定。
  -
  筵席散后,应玉衡喊住盛言楚。
  “盛贤弟。”
  盛言楚应声而立,笑眯眯道:“应兄可是想问我将宝压在时务论上有何依据?”
  有才之人都有点恃才傲物,应玉衡也不例外。
  “时务论的确是近几年的新潮,这点我承认。”
  应玉衡大步走过来,昂首道:“但贤弟是否忽略了一点?”
  盛言楚歪歪头,示意应玉衡继续往下说。
  应玉衡谨慎地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道:“当今圣上年岁已然不小,太子也立了好几年,朝廷隐隐有传官家今年有意禅位给太子。”
  盛言楚眨巴眨巴眼:“所以呢?”
  “还所以?!”应玉衡轻哂一声,“盛贤弟今日怎么这般糊涂?若那流言是真,皇上必当在今年殿试上问起常州水患,借此挑一些八斗之才好留给未来的新帝啊。”
  盛言楚窥着应玉衡认真的模样,暗道到了这一步他若是还跟应玉衡唱反调,应玉衡心里应该会不舒服,但应玉衡这个朋友盛言楚很喜欢,思忖片刻后,盛言楚不急不缓道:“应兄说得是没错,但……刚应兄问我是否忽略了什么,这句话我得还给应兄。”
  应玉衡满头雾水:“?”
  盛言楚身子往前倾,哑着嗓音低低道:“且不说咱们皇上愿不愿意放权给太子爷,就说新帝登基这事…连小孩都笑唱‘东宫有二子’,有四殿下在,太子爷能顺利地登上龙椅吗?”
  应玉衡瞳孔骤然放大,无声地张大嘴,好半天都说不出话来。
  盛言楚拍了拍应玉衡的肩膀,笑笑:“当然了,这只是我一人之言,至于殿试到底考什么,谁又猜得准呢?”
  应玉衡猛地一拍脑袋,头皮发麻:“一语惊醒梦中人,盛小弟,若没你的提醒,我差点就误进了错巷啊!”
  盛言楚扯扯嘴角,不再多说。
  -
  和应玉衡分开后,盛言楚便窝在家中休养,期间,赵蜀、裘和景等临朔郡举子来盛家拜访,聊起殿试时,盛言楚并没有藏私,将对江南举子说得话一并和赵蜀等人说了,结局不出他所料,依旧是一半人站时务,一半人站策论。
  和举子们聚了几回后,盛言楚甚觉无趣,便以温书为由婉拒那些日日上门求吃酒起诗社的举子,没了外人的打扰,盛言楚终于可以进小公寓开始准备殿试。
  三月后,京城开始回暖,就在城中百姓认为今年京城依旧没有花开满园的春天时,京郊大瑶山似是一夜春风拂过,山上那些不知名的花儿开得遍地都是。
  阳春四月,京城上空像是笼了一层层甜香的糕糖,满山的六瓣仙人杏争相高挂枝头。
  杏花一开,众书生祈盼多时的杏榜踏着晚春的步子如约而至。
  第116章 【三更合一】 四月杏榜……
  嘉和朝殿试会取三百名进士, 赐进士及第的唯有一甲三名,这一甲三名名号响亮,分别是状元、榜眼和探花。
  常规来说, 赐进士出身的一共有一百名, 百姓们称其为二甲,二甲榜首唤为传胪。
  剩下的一百多名则顺延唤为三甲, 三甲榜首亦唤为传胪, 但此传胪和二甲传胪有着天壤之别。[注1]
  不过,京城举子们暂且没心思去想殿试的排名,因为决定他们能否上金銮殿面圣的杏榜来了。
  “去年连续下了好几个月的雪,原以为开春不好过,没想到过了三月河面上的冰全化了。”
  程春娘眉宇间俱是笑意, 指着院子上空洋洋洒洒往下落得花瓣, 莞尔道:“不过一夜而已,大瑶山上的花就跟得了皇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