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医救不了大汉(基建)_第14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1节 (第2/3页)

能形成风气,慢慢的往周围县推。”

    ??“由下影响至上可能要几十年,不过没关系,我等得起。”

    ??在课业过半的时候,韩盈综合挑选出来三名女医,允她们先行回去,安排好本乡和家里的事物,便带着她们赶往了县里。

    ??因为交通不便,女医们也要长久的住在县里,五日一休沐的规矩让人每天都陷在忙碌中,更不便积累假期回家看看。

    ??所以,韩盈重新定了假期,变成十五修四,除了规定的洗漱,多出来的时间可以自行积累,可以在县里放松,也可以两三个月回一趟家。

    ??而除了女医,学生也暂定了四位,负责临床照顾医药的抓取和煎熬。

    ??只是这样一来,之前师父定的工资就有些不够,韩盈和师父说了下,又增加一百五十石,安排进来两个仆役,负责做饭等杂物。

    ??第128章 无药后果

    ??这么一来,草台班子算是凑合着搭起来,也尝试性的开始进行运营了。

    ??过来养胎的官吏夫人们率先享受到了最充足的医疗——主要是因为她们不怎么需要药物,只需要定期体检,均衡下饮食和做做运动即可,

    ??说起来,目前没有即将临产的孕妇,唯一一个将近的,预产期也在两个月之后,这足够匠人他们有时间。制作出各类接生器械,缺点嘛,就是那时候已经入冬,婴儿耐不得寒,好在如今有了火炕,比过过往已经好了很多。

    ??孕妇们运气好,病人们就比较难了。

    ??本县记载在册的人数在五万以上,但县城内的人并不算多,主要以过来办公的官吏,官吏的家属,贩卖货物的商人,地主、各类手工业者和家庭奴仆和罪犯组成,除了奴仆和罪犯很难获得医疗,其余人都有着旺盛的医疗需求。

    ??这部分人数量大概在三千七百左右。

    ??只有三个医生,看着少,可哪怕是宋代医疗发展极高的情况下,也不过是勉强在京城达到平均每千人能有一个医生,而在地方,医生的比例瞬间拉大到4000:1,汉代能达到这样的医生配比,已经是一个奇迹。

    ??但奇迹并没有维持,因为还有一个始终无法解决的问题盘旋在大家的头上。

    ??没!药!

    ??其实这个问题在韩盈义诊的时候已经出现了,当时她只能捏着鼻子,就地取材一些稀奇古怪的‘药’去治病,有些只能归结于偏方的办法还真的是有效果,但更多的情况则是无药可医。

    ??无药除了本地不产,更大的问题还是产的那些量太少,女医们房前屋后种的那点药材,满足自己村内所需的情况下,别说供应几千人了,撑死也就能治个二三百人。

    ??受限于没有充足的药物,女医们只能限制出诊时间和诊治的病患数量。

    ??自古以来便是物以稀为贵,尤其是关乎于自己性命事情,前几天病诊号大家还能维持一点体面,没过多久,随着药材不多消息的走漏,整个宛安县便开始陷入了焦虑状态,若非有宵禁的存在,不少人可能要通宵排队。

    ??而一有宵禁,事情就开始变的复杂起来,医属附近的房子瞬间成了抢手货,不是买卖就是租赁,大量想要求医的人,天一亮立马跑出来排队,利益使得黄牛这种二道贩子立马出现——这群混蛋骑着马过来,普通人压根追不上。

    ??而除了黄牛,嗅到金钱气息的商人也纷纷涌入了这场狂欢,他们借着机会,开始大肆炒作药材的价格,将其推到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高度。

    ??韩盈没有阻止黄牛和商人。

    ??残忍点说,这场‘治病争夺游戏’,由于药材的匮乏,从一开始就排除了底层的手工业者,哦,不能称之为底层,有一技之长的手工业者在古代可以划分为中产阶级,他们居住在县城,衣食是比农人更要有保障一些的。

    ??当然,也只是更有保障一些罢了,中产阶级最大的骗局便是他们好像离上层更近,但实际上随时都有可能滑落为底层,他们手中的余钱并不多,一些小商贩也是如此,真正能踏入这场顶级狂欢的,也就是本县顶尖的那几百人而已。

    ??韩盈将这场风波看得清楚,但女医们就有些不行了,她们看着交易额度从几百钱迅速上涨到几千钱,心里越来越慌,每个过来看诊的人,身边的仆人都得用麻袋或者是藤筐装着钱过来,这让她们开药的手都在抖,怪不得月女要提前说那些话,谁看到这些不害怕,不心动!

    ??韩盈特地关上门给她们细细讲清楚是怎么回事,防止她们真的载入商人们的陷阱中,同时又说了她为什么不曾阻止,任由事态发展的原因。

    ??高昂的药价不仅会成为商人们牟利的工具,同时也会带动着周围的农户乃至官吏去主动种植药材,这能够缓解她们未来用药的压力。

    ??女医们表示理解,有韩盈在,她们没有盲目,只是看着那些钱还是忍不住咋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